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在线做题
在线做题
在线做题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合作联系
合作联系
合作联系
当前位置 : 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网 > 教育新闻 > 上海教师招聘:高中音乐《百年沧桑》教学设计

上海教师招聘:高中音乐《百年沧桑》教学设计

2021-05-07 10:06:12

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主题和情绪转换,体会作品交响诗的体裁,建立不怕困难、热爱祖国的情感。(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2.在分段聆听中,感受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主题和情绪转换;从乐器、动机、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品,提升音乐分析能力。(审核感知、文化理解)     3.了解交响诗体裁,掌握《百年沧桑》的创作背景;从乐器、情绪、动机、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结构和情绪转换,并能哼唱主题旋律。(审核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乐器、情绪、动机、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结构和情绪转换。     【难点】     感受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结构和情绪转换。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1997年香港回归的视频片段,并提问:视频中呈现的是哪段历史?     学生自由回答。(香港回归)     教师总结:视频中呈现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的历史。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回复行使主权,在经历了百年风云之后,香港终又回到了中华母亲的怀抱。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作品《百年沧桑》即是为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     顺势引入课题《百年沧桑》。     (二)初步感知     1.介绍体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谱例,并提问:作品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交响诗)     教师总结:作品的体裁是交响诗。交响诗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单乐章交响曲,最早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创立,交响诗的音乐结构形式并不固定,基本以奏鸣曲式结构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发展。内容往往根据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为主。交响诗强调音乐的矛盾冲突,戏剧性与抒情性是其主要的表现内涵。     2.介绍作曲家在总谱首页的“题记”     教师介绍:“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屈辱和苦难,由此激发了人民的觉醒。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坚持抗争,走过了一条从斗争到最后胜利的漫长道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这段文字,为我们听赏和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3.划分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谱例,并提问: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自由回答。(五个部分)     教师总结:作品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     (三)分段欣赏     1.聆听第一部分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第一部分“入侵”音频,并提问:作品第一部分的主要乐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管乐器)     教师总结:作品第一部分的主要乐器是大提琴和铜管乐器,低沉的长音营造出特定的历史氛围,四只定音鼓一连串猛力敲击,使人联想到英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当他们罪恶的鸦片走私活动受到打击后,便利用炮舰轰开了古老的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     2.聆听第二部分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第二部分“苦难”音频,并提问:作品第二部分的主要乐器是什么?情绪是怎样的?音调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弦乐器;伤心)     教师总结:作品第二部分的主要乐器是小提琴,情绪是哀伤的,这一哀伤的音调由聂耳歌曲《铁蹄下的歌女》衍化而来。歌曲的音乐主题在这里作了器乐化的处理,表现民众痛苦的呻吟。     3聆听第三部分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第三部分“觉醒”音频,并提问:作品第三部分有几个主要主题动机?     学生自由回答。(两个)     教师总结:作品第三部分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具有主题意义的动机。第一个是《满江红》动机,这动机来源于相传为宋朝抗金名将岳飞写词的《满江红》,这首歌“待重头收拾旧山河”的决心和“壮怀激烈”的情绪,在交响诗中得到引申。第二个是《义勇军进行曲》动机,这是由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结尾稍加变化而成的。这个动机表现了人民革命斗争的意志和前进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2)教师提问:第三部分中有“嘁嚓、嘁嚓”的声响,这个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个声音是打击乐器组利用砂纸的搓动发出的声响,配合不同方位乐器发出的翻个音点,以及细密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形象地描绘革命的星火在神州大地点燃,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表现人民的力量在不断壮大。     4.聆听第四部分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第四部分“抗争”音频,并提问:作品第四部分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铿锵有力;坚定)     教师总结:这个段落一开始,就由弦乐奏出一个表现“抗争”的音乐主题,虽然未用很大的力度,但却坚毅、果敢,这个部分使用了聂耳的《自卫歌》,原歌的骨架清晰地被保存下来,弦乐用顿弓对每个音符做了强调,更显得慷锵有力。音乐的音响力度随着主题的不断重复而逐层加大,越来越强烈。在主要主题反复出现的同时,《满江红》动机和《义勇军进行曲》动机巧妙地穿插出现,与之交织在一道,汇成一股锐不可当的音流。     5.聆听第五部分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第五部分“胜利、欢庆”音频,并提问:作品第五部分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喜悦)     教师总结:作品第五部分使用了富于东南沿海音乐特点的十面锣,在钟琴、钢琴、竖琴等的配合下,敲响了欢庆的节奏,表达了经过浴血斗争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的喜悦。紧接着,乐队激情地奏出明亮、优美的《南海渔歌》主题。这一歌唱性很强的音乐主题,淋漓酣畅地抒发了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亿万炎黄子孙豪迈的心情,同时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经历了“百年沧桑”的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就在这明朗欢乐的音乐中,我们还可以听到《满江红》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动机音调,仿佛是历史老人在警示我们:不要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     (四)拓展延伸     教师为学生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并介绍歌曲背景,与《百年沧桑》作对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2月起,部分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在各地区进行抗日斗争。在抗联艰苦抗战的时候,一首歌曲从上海的一座监狱里传出,这是作家田汉为当时的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一首歌词,由聂耳谱曲,它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同样的爱国主义之情。     (五)小结作业     1.小结:通过欣赏作品《百年沧桑》,从乐器、情绪、动机、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品,感受了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主题和情绪转换,了解了交响诗的体裁,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     2.作业:课下完整聆听交响诗作品《百年沧桑》,下节课分享感受。  

教师招聘就业推荐 立即填写求职意向

立即提交

重庆教师资格证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省教育厅及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546217367@qq.com


填报求职意向

加入考生群

备考资料

微信交流群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发送邮件到2667645833@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2012-2023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网 http://www.bjzyf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为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网民间交流网站,最新教师招聘动态请各位考生以当地教育局或人力资源保障局最新通知为准。

版权所有:浙江咨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ICP证:浙ICP备19023910号-10

公网安备 33010602011447

  法律顾问:肖云律师